注意:留言请先登陆,并且已绑定微信,否则无法收发留言!
症状1:基础知识弱,亡羊补牢难
这是成绩在高分以下学生的通病,到了期末复习,很多基础薄弱的学生就开始吃力,重新学习一遍?已经没有那个时间了。
对症下药:
带着学生一起研究当地考纲,把里面提到的考点着重复习,找到典型的往年期末真题进行搭配练习。
症状2:题目都会做,还是老出错
很多学生觉得难题是失分最多的地方,但对于简单的题却掉以轻心,对中档题分析不清楚,总是模棱两可,导致漏题丢分。
对症下药:
分辨学生到底是“马虎”还是“不会”,可以利用一道题,换一个角度解题,或换一个已知条件,看孩子是否还会做,来验证学生是不是真的学会了。
症状3:做题没思路,一看就不会
做题没思路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研究过以前的题是怎么做出来的。学生听老师讲解比自己看的收获要多得多。常常有这样的经验,一道平面几何题不会做,一看到辅助线就会了。
对症下药:
让学生每次考后都要思考总结自己做过的题,千万不要满足于得出,要清楚从何而来。多鼓励孩子来和自己探讨问题,慢慢积累经验。
症状4:平时都挺好,一考就失常